{不是我的錯}
這本很早就出版的繪本真是『經典』,事隔多年書名仍然不退流行:薪水低是誰的錯;經濟差是誰的錯;北捷殺人哪裡出了錯....總之不論朝野、不論貧富每個人都覺得不是我的錯!
翻開這本書,作者用孩子們非常熟悉的腳本:一個小孩掩面哭泣,大家紛紛各自表態不是我的錯。然而透過每個人的『自白』,身為旁觀者的讀者,應該能輕而易舉地點出矛盾之處:不是我的錯,大家都打了他一下,我跟著打一下而已;
不是我的錯,他們打他的時候,我都只有在旁邊看沒有動手....
我猜想大人念這本書時一定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:你看看,雖然不是每個人直接動手,但是不是大家都有點錯呢?
好簡單的邏輯喔!突然書翻到一頁全黑,上面寫著:和我沒有關係嗎?接著後面是三四張黑白歷史照片,沒有任何一個文字。那些照片裡我們看到歷史上的屠殺、默許的暴力,換成我們自己在現場,有比孩子更勇敢更有智慧一點嗎?
這和北捷事件文章裡的想法不謀而合。教孩子作別人的『貴人』,讓整個社會都能輕易地遇見貴人,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孤軍奮戰,就能投入更多正向力量,而不是讓原本正義勇敢的孩子感到格格不入。
想想自己教孩子的那些大道理,我們做到了嗎?還是正確答案朗朗上口,遇到事情時爸媽卻說別管別人了,快逃?!